一、人们生存在电磁波的海洋里,电磁波是生活的“无形伴侣”
早在1873年人们就发现变化的电场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也会产生变化的电厂,这种交替产生的波,会像水波、声波一样由远而近地传播。这种波就是电磁波。
一百多年来,无线电报、广播、无线电话、导航、雷达、传真、电视、无线电遥控、遥测、遥感、卫星通讯、射电天文等装置像雨后春笋般先后涌现,人类发现了电磁波,又使电磁波服务于人类。
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任何动植物的细胞都能发射微弱的无线电波。如人体发出的最强烈的电波,是在尖细的手指上;就是呐小小的豆芽,也在永不停息的发射着电信号。电磁波充满着整个宏观宇宙,同时也存在与微观世界,在空气不存在的地方电磁波都用样的存在。可见,电磁波一直是人类生活的“无形伴侣”。
二、室内电磁辐射来源
室内环境的电磁场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家用电器或者电子设备,如家用微波炉、电磁炉、电饭锅、抽油烟机、电子计算机、电视、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照明设备、各种电线等每天都产生着电磁辐射。
2.室外的电磁辐射源辐射到室内,如卫星通讯,雷达、无线电导航、无线电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等。
3.地球上,主要由太阳和雷电活动形成的低强度、低频电磁场等也可辐射到室内。
电磁波的影响,在生活中有时能感觉到,如打电话时与收音机距离过近会发出尖叫;洗衣机、电吹风机开机时对邻近电视机的图像产生干扰等。
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后,称为电磁污染。
三、电磁辐射的性质
凡是导体通电,产生电场,电场又转化为磁场,即产生电磁波。电磁辐射按频率可分为中频、高频、甚高频、超高频、特高频、极高频,超高频以上的波段称为微波。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和一切生命对低强度、低频率的电磁波已经适应,但电器和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大量引入室内,大大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电磁辐射环境。
电磁波具有远距离的传输性和对物体的穿透性。电磁波在生物体内的穿透、传输和吸收,不仅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强度和极化方向,还与生物体的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及其电特性有关。当电磁波入射到生物体时,由于生物组织的介电常数比空气大得多,进入组织内波长明显缩短。在组织内的穿透深度则随频率增大和组织含水量的增多而降低。
四、电磁辐射污染对人健康的影响
人们早已发现,牛、马、羊等动物都不愿意在高压输电线路下活动,甚至地下的老鼠也要到别的地方去生活。有些地方高大的电报塔、电视塔或转播站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周围树木也往往发生大面积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随着城市中微波通信设备的增加和各类高频加热、射频理疗、微波干燥设备大量进入人类生活,微波干扰问题也日益严重,时时刻刻不声不响的对生物体构成潜在伤害。
微波对机体的作用是微波电场与组织内分子固有的电厂发生作用,是组织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发生改变、进行能量交换的结果。
微波对机体的效应可分为“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
致热效应:电磁辐射产生的热量太快太多,高于人体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人体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可能破坏人体内的蛋白质和水分子。体内眼睛和睾丸含水量较多,几乎没有脂肪层的保护,易受微波致热效应的危害。只有较高强度的电磁辐射才会产生热效应,对居室环境来说,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场强度不足以引起机体的热效应,除非靠近特殊的高能天线或者没有屏蔽的大功率放大器。
非致热效应:这种效应产生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低强度微波可影响神经系统的膜电位,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紊乱。有人认为即使相当低的电磁辐射也能改变T淋巴细胞的功能和细胞膜电化学信号等。
不少研究报告认为电磁辐射对人健康危害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患者可出现头昏、乏力、睡眠障碍、多梦、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检查可见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不稳,多汗、心悸、手指轻颤、指甲脆弱;女性常见月经周期紊乱,男性可出现性功能减退。微波作用与睾丸,可引起暂时性不育、活精子减少、精子活动能力下降,脱离接触后数月可恢复。
如果长期接触的微波强度在80~100mW/㎝2时,可引起眼睛晶状体小片状浑浊,促发晶状体老化,严重的可形成白内障。长期以来,国际上不同学派对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持不同观点,制定的卫生标准也有所不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派认为,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致热效应,制定的卫生标准为10mW/㎝2;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方学派则认为,电磁辐射的作用机制除致热效应外,尚存在非致热效应,所制定的标准较严格,为10uW/㎝2。我国公众照射剂量限制为40uW/cm2。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报告,城市中无线寻呼台大量无需增加,使一些基站附近高层居民楼窗口处的电磁辐射功率大400uW/cm2。已超过国家标准。
已投入使用的手机绝大多数超过50uW/cm2的非固定微波辐射限制,一般超标几倍至几十倍,最高可达200倍。
五、电磁辐射的防护
尽管目前在电磁辐射对人类危害的机理、严重程度、所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从安全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重视对电磁辐射的防护。
1、防护原则
a.时间防护 电磁辐射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对健康危害越大,可采用缩短暴露时间的措施进行时间防护,也就是尽可能减少开启电器的时间,不使用时及时关闭。
b.距离防护 电磁辐射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距离防护是另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人与家用电器之间应尽可能拉大距离。
c.强度防护 避免多种办公设备和家电同时启用,以减少电磁辐射的强度。或采用必要的屏蔽降低电磁辐射强度。
d.屏蔽防护 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方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2.产生电磁辐射的家用电器及防护
按照家电工作频率的大小,可分为超低频、中频和微波频段。在相同的工作强度下,家电工作频率越高,对人体的辐射作用越明显。
现在的家庭生活已经电气化,不要以为只有电脑、电视的大型家电的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其实,一些经常使用的小家电如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危害。下面按常用家电不同类别分述其特性和防护。
a.超低频家电
电动剃须刀、电吹风 这些与人体接触较紧密,又会经常使用的小家电,每次使用时间越短越好,开启和关闭电源时尽量离身体远一些,最好将电吹风于头部抱持垂直。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感到头昏脑胀。使用时应远离儿童。
吸尘器 使用时产生较强电磁辐射,实验表明,与吸尘器抱持70cm以上,辐射量最小。
电熨斗 把温度一次加热到位,用一会儿再继续加热,不要边加热边熨衣服,使用时远离儿童。
加湿器 不宜离人体过近,使用时尽量抱持1m以上距离,辐射量最小。
电饭锅 虽然辐射小,但尽量放在远离儿童的地方。
电磁炉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用电磁炉煮东西,但要注意使用时间不要太长
电热毯 电热毯通电后会产生电磁场,产生电磁辐射,贴身使用对孕妇和孩子尤其不适合。孕妇如果使用电热毯,长时间出于这些电磁辐射当中,最易使胎儿的大脑、神经、骨骼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组织受到不良的影响。在使用时,最好在预热后将电源断开再入睡。
空调、电冰箱等其他超低频电器应与人保持一定距离。
b.中频家电
台式电脑 主机的后、侧面辐射较大,最好不要敞开使用。电脑操作时,人体与电脑后侧和两侧的距离不应少于10cm。
笔记本电脑 辐射集中在键盘上,最好使用外界键盘。电脑开机屏幕亮起的瞬间应远离屏幕。女性电子计算机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并加强个人保健,每日净作业时间应控制在5小时之内妇女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从事电子计算机操作,3个月后应限制操作时间,每周不应超过15~20小时。
CRT电视 即普通电视,其后面辐射较大,观看时需保持一定距离,尤其是儿童。看电视时最好保持2m的距离,室内有适当照明,看电视时间不要连续超过两小时。看完电视洗洗脸,及时清理面部皮肤吸收的辐射物质。
液晶电视、等离子体电视 虽然比传统老式电视辐射小很多,但仍存在一定隐患,看电视时,至少离电视机1m远。
无线鼠标和键盘 因为是无线的鼠标和键盘,所以在发射和接受操作信号的时候都会产生辐射。
电视、显示器 液晶产品的卖点就是辐射较小,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c. 微波频段电器
微波炉 微波炉的工作频率在915~2450MHz之间。门缝处辐射最大,启动时辐射最大,辐射范围可达7m。微波炉的微波辐射,会扰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疼、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使用时,人体一定要距离0.5以外,眼睛不要直视,平时还要注意炉内的清洁卫生。
手机和无绳电话 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辐射强度也很大,工作频率在1800~2000Hz。手机是随身携带的通讯和信息工具,它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因为它使用时产生电磁辐射,对其危害备受关注,研究结果也存在不同结论。
12岁以下儿童除非紧急情况尽量不使用手机
用手机通话时尽量应用免提设备和有线耳机,不用无线耳机,尽量发送短信。
在家中尽量不要用无绳电话
在信号弱的地方使用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更强,另外,使用手机时尽量左右耳朵轮换听。
手机最好放在包中,因为手机辐射一般达0.9m范围。兜里放手机时,电池一面朝外,贴身放手机时,最好选择“飞行”和“离线”。
手机要定期清洗,清楚沾染的细菌、病毒生物,用手机后进食前一定要洗手。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避免一边打手机一边抓零食。
安心委托,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服务人员都具有多年从业经验,持证上岗,有相关资质证明,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进行保洁服务。
响应及时。可在您希望的时段准时为您提供专业服务。一对一的售前售后服务全程一路相伴,为您排忧解难。
工具齐全,采用全能清洁剂,智能洗地机等,无污染无害,绿色环保更高效。为您清洁环境,也为您守护环境。
每项服务项目先签合同后服,务保障你我双方利益
预约24小时内到达现场,住宅服务72小时内完工
团队高标准服务体系,做到统一服装形象
如出现保洁清洁不到位,提供二次免费服务